2016-06-30 11:13:37

擦模专题 | 悠悠岁月,模缘情深


640.jpg


导语:在藏传佛教中,擦擦是无数璀璨艺术瑰宝中的一朵奇葩。

“擦擦”指一种模制的泥佛或泥塔。它是广大僧俗信众寄托自己心愿的圣物,其目的在于积攒善业功德。

而擦擦模具分为平板模具和双叶对模。

平板模具印制的大多数为浮雕、线刻作品,也有少量的八宝塔类小型圆雕作品;

双模具印制出来的擦擦都为立体圆雕作品。

模具的材质通常采用硬质金属材料铸造,最常见的有红铜、黄铜和铁等金属,也有少量石质模具。

因此,一件模具可以延用几代人,可以翻制无数个擦擦。


641.jpg


这是一场关于擦模艺术与收藏的对话。

谈到擦模,行业内有位资深的擦模收藏家——罗海(人称罗哥)

从因缘、价值、鉴赏、建议四个方面与我们分享擦模收藏及其宗教意义,揭开擦擦模具的神秘面纱。


642.jpg


一、是什么样的因缘让您关注擦模并开始收藏的?

罗哥:我是在一种浓厚的收藏氛围下熏陶长大的。我的外祖父是一位收藏家,他收藏了很多古代的书法、

字画,我在读书的时候也搞点小收藏,比如钱币、邮票等等。

我接触藏传是十多年前,最初是玩珠子。2005年一个很偶然的机会,我在朋友那里见到一尊很小的擦模,

它精美的工艺立刻让我为之着迷。不久我就去了一趟成都送仙桥,开始了我的收藏之路。


643.jpg


说实在的,当时知道擦模的人很少,为了收到好擦模,我请朋友们在全国范围内帮我“地毯式”搜索好

模,就这样一年不到我就收藏了三百多尊——这些模为我的收藏打下了基础。于是我开始慢慢整理、研

究、筛选,渐渐研究出门道,哪些是普品,哪些“大开门”,哪些可以做“标本”,没过多长时间我已

是谙熟于心。


644.jpg


二、老擦模的价值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吗?

罗哥:其实,当初收藏全凭兴趣爱好,并未深究它们的收藏价值。对我来说,擦模中的不同佛像都能

使我感受到浓厚的艺术的气息,不知不觉地产生探索的兴趣和欣赏的乐趣。


在2005年,一尊精美的明清佛像价值和精品擦模也差不多价格,现在佛像的价格起来了,但是擦模并

未有全然体现,它的价值大家还没有完全认识到。


这些年的收藏经历使我感到,好擦模真的太少太少了。全中国现在收藏擦模的人屈指可数,我们几个

藏家手上的擦模在800尊上下,加上在民间流传的总数也只有2000尊左右。我手上收藏了400个左右的

擦模,但精品不会超过10%,所以它的量是非常非常少,收藏就是玩的“稀缺性”。


645.jpg


擦模的价值至今并未得到社会的深入了解和认同,但我一直在做努力。我们有一个微信群,群里很多

人以前从没接触过擦模的朋友,通过逐步了解认识到擦模的艺术价值、宗教价值一点不输于其它的宗

教收藏品。


并且在我看来,每一尊擦模都可以打制出成千上万个擦擦来供奉,擦模无疑在藏传佛教中担任着传播

法象和传承文化的巨大作用,这里的功德是无量的,因此每一尊擦模都具有极大的宗教价值。


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价值会逐步为人们所了解,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也会掀起一股“擦模热”。


646.jpg


三、在擦模鉴赏方面,如何评断一副模具的品相及价值呢?

罗哥:我比较注重三个方面:第一,工艺的精美。一个擦模它的工艺好不好,精美程度直接影响它的

收藏级别;第二,年份。越是年代久远的模具越稀少;第三,题材。越是稀缺题材收藏价值越高。

品相和价值见仁见智,其实很难有一个统一的规定。从我收藏擦模的经验来讲,合模价值就比较高,

因为合模经过几百年的时间,能完整保存的少之又少;还有古格王朝的擦模,那个时期精品倍出,它

的工艺登峰造极,古格的擦模价值也非常之大!


647.jpg


四、对于今后擦模的收藏方面,可以给广大藏友们一些指导性的建议吗?

和众多的收藏门类一样,对于擦模爱好者来说,一定要多看,多上手。因为任何理论上的话语都是纸

上谈兵,只有亲自上手,亲眼去欣赏,亲手去触摸才能体会比较品质的好坏。


648.jpg


收藏也有一个误区,就是认为老的就好,其实不然。年份固然很重要,但一个年份很好的东西,如果不

存在美感,那它就

一点收藏价值也没有,所以收藏的东西首先应该是美的。

在这里还要给藏友们提个醒,收藏首先是要发自内心地喜爱,而不是一开始就想着去发财,其实升值都

是彩蛋,也许这辈子也等不到,但我在收藏的过程中获得巨大的乐趣,这就是我最大的收获。

如果时机成熟,我会跟几位收藏家一起筹划举行全国巡展,跟他们一起合作出一本有关擦模知识方面的

书,让更多的人认识擦模、了解擦模、喜爱擦模。也希望想了解擦模的人加入我们的微信群一起探讨交

流,我也会毫无保留的跟大家分享我的收藏成果。


640.png


“ 打开记忆之窗,我看见了一段泛黄的影像:外太公小心地拿出压箱底的一幅幅古代字画对我说,“

这就是外公一生的收藏……”那时候的我并不知它们的份量,却也屏住呼吸敬畏地欣赏。

这半个世纪前的画面在我心里扎了根,是我收藏的前缘。我出生在一个大家族,外太公是一位收藏家,

他经常与我分享藏品,并灌输我一些理财观念:“光知道赚钱是不够的,有条件的话可以搞一点收藏,

老的东西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彰显出它的价值,慢慢地人也可以在收藏中沉淀自己,获得很多乐

趣……”

彼时的我虽然不太明白这句话的深意,但也的确感觉老古董的悠悠韵味。外太公的话开启了我日后的

收藏之路,读小学的时候,我已学会用零花钱买点邮票和纪念币了……


“几十年后的今天,当年的几大本收藏集仍旧完好地保存在我的书柜中。 ”



<终> 岁月忽已暮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