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4 13:50:42

秋拍预展 | 拨开云雾终见月(下)







佛教沿不同路线向各地传播过程中,

经历不同的地域和民族,受所传入地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伦理观念等因素的影响,已不复初传时“原始佛教”的状貌。在不同历史阶段、不同地域呈现不同的特点。

这一点,在其艺术风格上有很突出,甚至可以反推历史的体现……




翻开第一本《大唐西域记》



唐代时候的西藏处于吐蕃时期,

由于松赞干布等诸法王以及莲花生、寂护等高僧大德大力弘扬,在雪域高原上佛教一度繁荣昌盛,曾创造了大量珍贵的佛教造像法物。

但由于郞达玛灭佛、加之时间久远,前弘期的佛教艺术品现已寥寥无几。而此杵乍一现身,可谓沧海遗珠,值得珍视!


唐代·天铁嵌金坛城九股金刚杵

尺寸:长23.7cm 直径5.4cm

年代:唐代(吐蕃王朝)

风格:西藏    质地:天铁 黄金



金刚杵,梵名 Vajra,原本是古代印度的武器,由于质地坚固,能击破各种物质,故称金刚杵。后来演变成密宗的法器,象征着所向无敌、无坚不摧的智慧和真如佛性,它可以断除各种烦恼、摧毁形形色色障碍修道的恶魔,为密教诸尊之持物或瑜伽士修道之法器。

其材质有铜、铁、木、石种种,藏人认为天铁具有神秘的力量,对天铁或天铁制品十分尊崇。金刚杵形制又有独股、三股、五股、七股、九股之分,其中九股杵等级最高。


此杵以天铁制成,杵的两端有一个中轴股和八个弧形的外股。这九股皆有深意,中轴股象征着金刚持或佛陀,而八外股象征八大菩萨簇拥在金刚持或佛陀的周围。

尤为殊胜的是此杵中轴上还有一个方形片状构造,其表示中轴为坛城的中心,而八外股象征坛城四方四隅八大方位。



杵股健劲有力,造型优美,雄浑厚重。杵柄莲瓣可棱角分明,线条刚硬遒劲。八大明王头像古拙可爱,于方寸之间将其神态各异的面容表现得淋漓尽致。

凡此种种皆与晚期的杵不尽相同,细细品味,一股高古之风扑面而来。




此杵于工艺上采用包金技术,在杵柄莲花瓣和明王头部还能看到残存的金片。包金工艺是在藏地流行的一种比鋑金工艺还要古老的金属装饰手法,后期鋑金工艺成熟后便很少使用。使用包金工艺也说明此杵年代甚早、级别甚高。



更为重要的两点是:第一,此杵难得之处是9 股全部原装,几乎都会动,没有一股后配,这在早期法器中是十分罕见的;

第二,此类法器市场常见的不是黑黑的,出土的就是伤残到严重变形,而这枚法器刚刚从藏西地区的一位喇嘛手里请出,千年来一直在寺庙或民间用以实修,所以铁质光洁细腻,法喜充盈,非常罕见,具有独一性,也是此类法器中甲子见过最完美的一尊,值得收藏。


一窥《洛阳伽蓝记》风华


拉达克位于印度控制的克什米尔东部,中国西藏阿里地区以西,以列城为中心的地区,其代表性的造像主要流行于十三至十四世纪。其艺术特点主要表现为:材质多采用合金铜,胎体轻薄,铜色细腻光亮,古朴典雅;眼睛嵌银,嘴唇嵌红铜,是拉达克造像常用的表现手法。

当地的人们认为使用贵金属镶嵌可以增强宗教造像在精神方面的感染力。拉达克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审美情趣,在喜马拉雅造像艺术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元代·巨版 嵌银嵌红铜大日如来·馆藏级

尺寸:高35.4cm 宽25.3cm

年代:13-14 世纪

风格:藏西拉达克风格

质地:黄利玛铜;眼睛/ 项圈嵌银;嘴唇/ 宝冠/ 腰带/ 指甲嵌红铜; 面部冷金彩绘


大日如来即毗卢遮那佛,为五方佛之中央尊,表法界体性智。为佛教密宗所尊奉最高神明,密宗所有佛和菩萨皆自大日如来所出,在金刚界和胎藏界的两部曼荼罗中,大日如来都是居于中央位置,他统率着全部佛和菩萨,他是佛教密宗世界的根本佛。

此件大日如来是典型的西藏西部拉达克艺术风格作品。



大日如来耳垂圆珰,缯带于耳后横出,尾端飞扬。发髻宽扁高耸,五叶宝冠,冠叶顶端以铜条相连。冠饰简练而不失华丽,与高耸的发髻遥相呼应,从而使整体达到平衡与协调,也呈现了一种华美雅致的装饰效果。

面部丰满圆润,眉目俊秀有神,慈悲含笑。和蔼的面容拉近了佛与世人的距离,使观赏者与崇奉者都有一种亲近的喜悦。







大日如来造像端庄挺拔,造型简练,躯体健美,肌肤丰盈富有弹性。胸部装饰丰富华丽,璎珞钏环皆以联珠为饰,并饰形似冠叶的装饰图案。双手当胸结智拳印。身体两侧的帔帛呈圆弧状,形似背光,富有装饰美感。


下身着长裙,轻薄贴身,衣褶于两腿间自然平铺。双足心铸雕形似法轮的图案,结全跏趺坐姿。宽大的仰覆束腰式莲花座上,莲瓣肥硕饱满。装藏底板原配,传世过程中应有脱落。

造像铜质莹润,装饰精美,腿部、背部虽有些磕碰痕迹,然而给人并不是一种残破的感觉,更似一种历经沧海桑田留在树木上的年轮,真实地记录了那悠远的过去!再加上尺寸巨大,瑕不掩瑜。通观此件作品有一种庄严伟岸而又慈悲祥和的美感,是拉达克造像艺术在长期技艺的探索下达到巅峰时期的代表作品,值得期许。


线下大拍相似藏品:




读到《明朝那些事儿》


14-15 世纪噶当巴释迦摩尼唐卡

尺寸:画轴49cm 总长88.5cm ;画芯宽35cm 画芯长41.5cm

年代:14-15 世纪

风格:西藏   质地:棉布矿物颜料



释迦摩尼是佛教的创始人,本姓乔达摩,名悉达多。释迦是其种族名,意为“能仁”,摩尼意为“寂默”,合起来意为“释迦族的圣人”。




此幅唐卡主尊头饰螺发,身着袈裟,右手触地印,左手结禅定印,双目炯炯,表情含笑,结金刚跏趺坐于莲花月轮之上。

两位协侍立左右,其周围上下有三十余尊五智佛排列围绕,象征千佛;佛祖背光、莲花座及莲座下面的瑞兽,极富装饰性和张力。



整体的艺术性及神韵后来者无法比拟,构图大气,布局平稳,设色对比强烈,和谐,状态极佳。更难得的是这是一幅噶当派作品,如此品相,十分难得,见者惜之!(早期唐卡价值很高,国外十几年前就拍出上百万,近几年上千万为单位的也不少!)



定风波


在各种海螺中,仅有一种全白海螺得以制作法螺,取其白色除表示空虚圆融之意义。据说渡江海者若供左旋螺于船头,便会风平浪静,因此左旋螺又被视为“定风珠”。

法螺是密宗必备之法器、供器,在藏传的寺院和居士的佛堂中,普遍供奉法螺等“八吉祥”,在北京雍和宫、拉萨哲蚌寺等寺院中,即多有供奉。



明清·佛门至宝“左旋”法螺 嵌宝石

尺寸:高13.6cm 宽7.7cm

年代:16世纪或更早

风格:西藏   质地:天然印度白螺


右旋海螺(即西藏所认为的左旋螺)用于佛教法器的历史约有两千多年。海螺有左旋右旋之分,左旋稀少,辨认方法是:

将螺旋中心对准自已眉心,以左手能从螺口插入螺内握住螺体者为左旋,反之为右旋。此藏人所认为的左旋螺与清宫廷及乾隆御制诗中所谓右旋螺实为同一物,只是称谓不同。但应详细加分辨它的辩识样貌,螺口内须有三道横脊,无此三道横脊则非纯种印度白螺。


《八瑞相》中,释迦牟尼在鹿野苑初传佛法时,帝释天等将一右旋白色海螺(即西藏所认为的左旋螺)献给佛祖。可见,它是佛教中最重要的供器之一,成为供养上师三宝的至为殊特、胜妙的供品。




此螺形体饱满,尺寸够大,质地坚硬。螺口和螺塔皆镶银以装饰,白银和螺体已出现润泽的包浆,此非经悠悠岁月的洗礼而不可得。螺体上以珊瑚、松石、朱砂刻嵌六字真言嗡嘛呢叭咪吽中的首字“嗡”,甚为殊胜。


在佛教中,往往以右旋为吉祥、佛之毛发、佛之眉间白毫、佛之万字、绕佛塔庙、持用转经筒、皆为右旋,右旋螺与此类似。有称,左旋代表了众生的业力,而右旋代表着佛法的力量。因此,佛教崇尚右旋,在法螺中,以右旋白海螺(即西藏所认为的左旋螺)最受尊崇。



在清宫中左旋螺也是极为殊胜的法物,满清代二、三百年间藏蒙各地高僧向皇帝进献的左旋螺也屈指可数,因而也颇受帝王推崇。

酷爱作诗的乾隆皇帝就曾对右旋螺(即西藏所认为的左旋螺)大加称赞,诗曰:“白螺右旋为至宝,梵音普具三乘法。如是梵音如是闻,群生悉被福无量。”


藏人认为左旋螺比九眼天珠还要稀有难得,所以把他镶嵌在在西藏大昭寺觉卧佛最重要的位置:胸前。但那颗体量稍小(越大越珍贵)。这件藏品是市场所见体量最大的吉祥左旋老法螺,由此可见其珍贵,真真千载难逢不可错过!


线下大拍相似藏品:



18世纪 右旋海螺

尺寸:长10cm

来源:北京古天一2016春季拍卖会




重回《百年孤独》

18-19 世纪宁玛派8 大法行_7 猛咒诅詈(非常忿怒施咒本尊)

尺寸:画轴99cm 总长193cm 画芯宽60.5cm 画芯高92cm

年代:18-19世纪

风格:噶玛噶举八邦风格  质地:棉布矿物颜料


八大法行是宁玛巴所修出世五法行和世间三法行。前五者为文殊身(毗卢部)、莲花语(弥陀部)、真实意(不动部)、甘露功德(宝生部)、橛事业(不空成就部);后三者为召遣非人、猛咒诅詈、供赞世神。前五尊被称为“世间五尊”。

其中的马头明王法是莲花生传赤松德赞;金刚镢法,由莲花生传诸位王妃和泽阿杂萨赖;文殊法,恒德格木巴(静藏)所传。后三尊被称为“世间三尊”,据传是莲花生来藏后降伏鬼神,使它们保护佛法而传出的法,被看成是西藏特有之法。后来宁玛派各寺院把八尊神作为本尊供奉,并作为宁玛巴修行者修习生起次第八种法行所依主要本尊。八大胜乐忿怒金刚本尊(也称“八大黑鲁嘎”和“八大法行”)



出世间法

1、身:忿怒文殊(大威德金刚)

2、口:马头明王

3、意:央达嘿噜嘎(真实意嘿噜嘎)

4、功德:甘露嘿噜嘎

5、事业:普巴金刚


世间法

6、召遣非人(玛莫嘿噜嘎)

7、猛咒诅詈(非常忿怒施咒本尊)

8、供赞世神(半忿怒本尊)


此幅唐卡为八大法行的世间法本尊- 猛咒诅詈(非常忿怒施咒本尊)唐卡。



猛咒诅詈本尊,在图像上呈现为三面六臂四足,下两臂交叉,左手持金刚杵,右手持嘎巴拉碗,其余四臂各手持多个头颅,与明妃现双运相。主尊正上方有宁玛派数位上师,四周围绕众多护法眷属,形象各异,其中多位护法眷属为双身形象,所骑坐骑首尾交错。


整幅唐卡色彩丰富,工笔娴熟,线条流畅,题材及图画中众多护法眷属的双身形象非常罕见。

彼岸世界是与充满苦难的现实世界相对的西方极乐净土,佛教绘画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地世俗化,同时,也是将人的世俗欲望神圣化。如此一来,便可使神佛的极乐世界与人间世俗世界类似,人们可以更具体地对彼岸世界进行想象,那是以现实生活为原型而更加理想化的世界。


此幅唐卡的绘画技法,用色特征是十九世纪藏东德格八邦寺画风的经典作品,该唐卡吸纳了内地青绿山水画的因素,画面加强中心主尊与背景的融洽与和谐,依据情节安排在明媚清丽的自然风景中。画面色彩以青绿为主,将藏传绘画传统的红黄色系基调作了改变,对自然风景的强调,让人耳目一新,并产生亲近感。

唐卡画师通过画面将佛教理念与自然风景相结合的艺术化手法,使观者在观修时,在自然山水中达到修行的境界,悟得佛理。



此幅唐卡绘画将佛教经典、教义用图像的形式来进行诠释,描绘了一个理想的彼岸世界,更是把佛教理念与唐卡绘画艺术完美结合的经典案例。

从唐卡的尺寸,装裱看,此唐卡来自重要宁玛派寺庙的密修之地,保存如此完整,并附有藏文题记,无论从艺术价值、文物价值、宗教价值等几方面看,皆值得珍藏。









▲▲局部细节图赏

国内藏家评赏:在整个清代唐卡的艺术语言中,当属噶玛噶孜画派的成就最高,而此画派让人耳熟能详的是对寂静尊意境之传达…但贯穿密宗法脉的不仅有寂静菩萨相,更重要的是充满力量的忿怒之相!而岔怒尊的唐卡在噶孜画派中是非常稀少且重要的,因为此类唐卡多是表现传承之精华亦或实修观想而用,而且忿怒尊唐卡对画师的要求极为苛刻,许多本尊需要受过传承的灌顶才可绘制……

综上所述,不论是艺术成就、稀有度、宗教价值,此幅作品绝对是极具收藏价值的,弥足珍贵之艺术珍品!



威震宇内



清代·乾隆风格金铜大威德金刚·馆藏级

尺寸:高 24.4cm 宽 21cm 臂展19.5cm

年代:18 世纪

风格:内地乾隆汉藏风格  质地:黄铜鎏金面部冷金彩绘



大威德金刚梵语称“阎曼达嘎”,意为“死亡的征服者”,藏语译为“怖畏金刚”,清代宫廷也称其“威罗瓦金刚”。其是文殊菩萨的化身,藏传佛教中的主要本尊之一,属无上瑜伽父续。同时也是东密、台密尊奉的重要本尊。

此尊造像实物非常震憾!动感十足,展现了大威德金刚九面三十四臂十六足双身的威猛法相。居中一面为水牛头形象,头戴五骷髅冠,赤发竖立。三目圆睁,双眉如火,龇牙咧嘴,忿怒异常。



另有六面对称排布于水牛头两侧,一忿怒护法面在水牛头之上。最顶一面为文殊菩萨头像,表示此尊为文殊菩萨的怒相化现。

上身躯体劲健,肌肉紧实,佩戴各种钏镯,项挂五十人头鬘。怀中抱有明妃,除中间两臂分持钺刀和嘎巴拉碗交叉于胸前外,其余三十二臂依次往外伸展,并持有各种法器。下身围虎皮裙,左八足外展,右八足屈立,分踩八禽和八兽,以在展姿站立于莲花宝座之上。明妃罗浪杂娃面容忿怒,仰视主尊,上身裸露,右手持有钺刀,左手捧嘎巴拉碗。左腿盘于主尊腰际,右腿往外展立。







▲▲局部细节图赏

整像胎体厚重结实,鎏金绚丽亮泽,展现出清代乾隆时期内地造像的特点。

从艺术造型来看,精美绝伦、无可挑剔。面部那圆睁的眼睛、凸起的肌肉,那尖锐有力的犄角,都极富张力,将大威德金刚那种力大无穷、威震宇内的精神气质表现得淋漓尽致。扇形展开的手臂、排列整齐的腿脚,粗壮有力。身躯饱满圆润,富有肌肤的质感,似乎可触可动。身上缨络钏环精美细致、足下诸天禽兽栩栩如生。足部单层覆莲,排列规整,莲瓣劲秀挺拔,饱满有力。

虽然没有清代宫廷造像年款,但其造型巨足宫廷特征、技艺水准都与乾隆宫廷造像不相上下,更兼体量巨大,保存完好,堪称内地藏传造像的精品之作,真正的馆藏级!



线下大拍相似藏品:






清乾隆 铜鎏金大威德金刚

尺寸:高17.9cm

来源:中国嘉德

成交价:RMB 460,000


















下载APP